Header Ads

Header ADS

拜訪侯硐老礦工周朝南

台灣勞動歷史與文化學會籌備處的同仁,昨日(8/13)一同前往侯硐拜訪了用心收藏礦業文史資料的老礦工周朝南大哥,參觀「煤鄉礦工文史展特展」,並傳達對北部地區礦業從業人員進行口述訪談的意願,獲得周大哥的熱烈回應。

過去的侯硐曾是台灣產量最大、由瑞芳李家所經營的「瑞三煤礦」的所在地。在2000年代中期時,因為部落客的經營與政府的推廣而成為今日的「貓村」。然而,昔日「黑金的故鄉」如何成為今日的「貓村」?經濟發展下的煤礦業脈絡又是如何轉化為以動物為主題的觀光業脈絡?在這個地方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又有哪些故事與回憶被遺忘了?

周大哥表示,在礦業最盛時期,全台曾有近五萬名礦工;1990年瑞三煤礦收礦、2000年台灣最後的礦場關閉後,如今僅存近兩萬名老礦工。為了保障老礦工們的生活,周大哥自八零年代以來,便堅持為老礦工爭取比照發放老農津貼的「老礦津貼」。

近年來,周大哥和侯硐地區的老礦工組織了起來,成立「新北市礦業新北市礦業退休人員交流協會」,希望能夠集結眾人的力量,一方面保存當地的文史記憶,另一方面推進爭取「老礦津貼」的運動。

自今年(2019)六月起,周大哥提供家中收藏的礦業相關檔案與資料,於近日開辦文史資料與文物特展,希望能夠讓年輕人更清楚侯硐的礦業歷史,「讓老礦不再孤單」。本會同仁希望,能夠透過口述訪談與空間分析的專業技能,為老礦工們的文史研究與爭取津貼的運動盡一份心力。

在周大哥的傾力支持之下,本會即將於八月底開始展開「侯硐地區礦工口述訪談計劃」。我們將陸續訪談礦業從業人員及其家屬,以影片、文字記錄與訪談稿件等方式保存,讓社會大眾在礦業史跡不斷消逝的此刻,可以再次看見礦工們的身影。本會將秉持「充分回饋」的田野倫理,將所有紀錄無償提供給周大哥與當地的礦工前輩們使用,並以此協助前輩們全力推動爭取老礦津貼的行動。請所有關注學會發展的朋友多多支持我們的計劃!(撰稿/張宗坤、攝影/陳柏謙)



沒有留言

主題圖片來源:Jason Morrow. 技術提供:Blogger.